如何有組織有紀律地聚眾搞事情
- 分類:行業動態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0-04-28
- 訪問量:0
【概要描述】19世紀末,經濟學家馬歇爾(A. F.Marshall) 基于英國工業生產地理集聚的觀察,創新性地提出了“產業區”的概念和理論。自1930年代中期開始,各國開始實行產業區域開發政策,拉動經濟快速增長,也為平衡區域差異做出了重要貢獻。
如何有組織有紀律地聚眾搞事情
【概要描述】19世紀末,經濟學家馬歇爾(A. F.Marshall) 基于英國工業生產地理集聚的觀察,創新性地提出了“產業區”的概念和理論。自1930年代中期開始,各國開始實行產業區域開發政策,拉動經濟快速增長,也為平衡區域差異做出了重要貢獻。
- 分類:行業動態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0-04-28
- 訪問量:0
19世紀末,經濟學家馬歇爾(A. F.Marshall) 基于英國工業生產地理集聚的觀察,創新性地提出了“產業區”的概念和理論。自1930年代中期開始,各國開始實行產業區域開發政策,拉動經濟快速增長,也為平衡區域差異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產業園區的發展,自1979年招商蛇口工業區設立開始,經歷了從單細胞生物進化到多細胞復雜結構的重大蛻變。在十四五新興產業的歷史性發展階段,曾經依靠初級勞工的單一產業園區正逐步發展為“人、城、產”合一的創新驅動產業社區。
伴隨著產業園區性質的日趨完善,如今的產業生態社區更加注重生態和跨界鏈接,公共空間和各類配套設施完善,設計上更是融合了定位策劃、空間規劃和建筑設計的全能型建設項目類別。它既包含了宏觀規劃和微觀建筑的各層痛點,又介于之間,平衡園區自成一體的城市屬性和多維復合的建筑表達。
01.
產業平臺化
產業園誕生之日起的根本目的就是以園區為單位凝聚特色產業。改革開放初期,國內多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對生產制造的需求迫切,產業園便以集中生產的方式滿足效率提升。
經歷了產業類型由勞動轉向資本繼而升級到技術的發展,產業園需要滿足的內容也愈加豐富。生產相關的配套服務設施、產業鏈上下游的集合、技術研發機構、成果轉化基地等一體化綜合基礎設施都成為現代產業平臺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02.
空間生活化
產業園區內聚集了大量進行深度合作的各類平臺企業,而聯結企業之間的紐帶則是一個個具體的員工。
模式化的單調傳統空間遠遠無法滿足企業員工的生活需要以及場所所應承載的社區互動功能,相反,打開空間的固有邊界、賦予更多場所盡可能多的空間使用設想是當代產業社區空間設計上的共識,以愈趨生活化的空間營造達到激活各入駐企業相互交流的融洽氣氛。
03.
建筑智能化
人工智能被視為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技術。以智能產業為代表的各大高精尖科技產業的應用場景不斷開拓,也為相應產業園區的開發建設創造了有利的市場環境。以京滬引領的一線城市紛紛開始了智能、大數據、通信等熱門主題的產業園區建設。在產業內容的整體框架下,配套建筑產品的智能化也成為大勢所趨。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